大鼓表演



锣鼓演奏始于尧、舜时代,帝尧将两个女儿娥皇、女英许配给舜作妻子,从二女便以夫舜所在万安村为婆家,以父尧所在羊獬村为娘家。每年农历四月初八,娥皇、女英回娘家时,万安村部落民敲锣打鼓送行,羊獬村部落民敲锣打鼓迎接。这种仪式经过数千年流传,演变成今天的威风锣鼓。在临汾地区,大的村子几乎都有威风锣鼓队,大的锣鼓队多达上百人。
晋南威风锣鼓临汾市古为尧都,世称平阳,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。威风锣鼓作为传统锣鼓艺术的一个品类,在临汾市不仅有长远的历史渊源,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。威风锣鼓最早的名称为“锣鼓”,俗称“家伙”,发源地是汾霍洪三县交界的下团柏村,主要分布在临汾市区及霍州、洪洞、汾西等县。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,威风锣鼓汲取不同时代的艺术精华,使自身渐趋完美。威风锣鼓的表演形式主要有两种,一种是挎鼓表演,平阳大多地方都由鼓手挎一面圆形大鼓敲打表演;另一种表演形式是架子鼓,这种形式主要盛行于浮山县,表演时队形变化较少,行进中边走边打。由于传承的变化和地域的差异,威风锣鼓形成了河东、河西两个流派。 [2]